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概述

一、地理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波黑)东连塞尔维亚,东南部与黑山共和国接壤,西部及北部紧邻克罗地亚,南部沿亚得里亚海有一小段狭窄的海岸线。

      波黑地形以山地为主,西边的狄那里克阿尔卑斯山脉(也称“迪纳拉山脉”)纵贯全境。由于波黑多山区,极易发生地震;1969年的那次地震损坏了班尼亚卢卡市的大部分建筑。

      波黑境内有一半土地被森林覆盖,天然泉遍布全境。

二、自然

      波黑的森林覆盖面积占全境面积的40%,主要树种包括橡树、松树和山毛榉。此外,李子、葡萄、梨和苹果都是常见的水果。

      波黑野生动物种类丰富,有熊、狼、狐狸、水獭、猎鹰等。

      2009年,波黑对野生植物的可持续采集试点项目获得成功,该项目将有可能成为欧洲其他国家物种保护的范本。

三、历史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1世纪和公元前2世纪时期罗马对其的占领。公元6世纪时,波斯尼亚地区曾一度成为拜占庭帝国的一部分,而黑塞哥维那地区的形成是在1448年,该区域后来在同一世纪加入波斯尼亚,由土耳其统治。

      1877年,俄土战争爆发,最终,波黑于第二年划归奥匈帝国统治。后来,伴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奥匈帝国的瓦解,该地区又被塞尔维亚统治。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波黑先是被并入支持希特勒的克罗地亚麾下,而后又成为前南斯拉夫的6个成员国之一。

      1991年,波斯尼亚人和克罗地亚人举行独立公投,试图脱离南斯拉夫并摆脱塞尔维亚的统治。公投结果得到了国际上的普遍认可,却不被当地的塞尔维亚人和塞尔维亚部队承认,他们发动战争以宣布对该地区的管辖,却遭到了波斯尼亚方面的抵抗。这场独立战争持续了数年之久,约有200万人被迫背井离乡。

     1995年,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的介入下,独立战争结束,《岱顿协定》签署。结果,该国成为一个分裂的国家,主要由两个独立的地区组成: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联邦以及塞尔维亚人的塞族共和国。

四、人民与文化

      波黑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主要包括波什尼亚克族、塞尔维亚族、克罗地亚族和其他各族,其国民所信奉的宗教包括伊斯兰教、东正教、罗马天主教等。

      波黑人普遍热情好客,他们很重视家人和朋友,人们常常在咖啡店、咖啡馆(当地人称“kafanes”、“kafićis”)小聚。

      在波黑,广受欢迎的食品包括果仁蜜饼(一种甜蛋糕)和酿菜,二者均起源于土耳其。

五、政府与经济

      波黑国内分为独立自治的两大地区,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总统。由于该国内3大主要民族社区之间依然关系紧张,其总统选举其实由3部分组成,即由波斯尼亚人、塞尔维亚人和克罗地亚人轮流当政,各自的任期均为8个月。

      农业在波黑经济中占很大一部分,该国国土面积的约50%都用来进行畜牧养殖和庄稼种植,其中,主要农作物包括玉米、小麦、棉花、水果等。

六、概况

官方名称: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政体形式:新兴联邦民主共和制

首都:萨拉热窝

人口:3,871,643

官方语言: 波斯尼亚语、克罗地亚语、塞尔维亚语

货币: 可兑换马克

国土面积:51,197平方千米(19,767平方英里)

主要山脉:狄那里克阿尔卑斯山脉

主要河流:萨瓦河、内雷特瓦河



本文内容及图片为《环球少年地理》官网原创或授权编译,未经正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