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拉圭

概述

一、地理

      乌拉圭是南美洲第二名面积最小的国家,它北邻巴西,西接阿根廷,东南濒临大西洋,多山谷,林木茂盛,地势起伏平缓,高出海平面仅几百英尺,最高点为卡特德拉火山顶峰,海拔514米(1685英尺)。

二、自然

      由于人类对土地的掠夺,乌拉圭的许多野生物种均已绝迹。不过现在,该国已经建立起了由国家公园和禁猎保护区组成的网络系统以保护现存的动物种群。

      乌拉圭有很多狼蛛和蛇,有时,在偏远地区也会发现美洲狮和美洲虎,更为常见的动物则包括狐狸、犰狳、大型啮齿动物——水豚等。

三、历史

      早先,原住民已经在乌拉圭生活了很长时间,他们靠打猎、采摘和捕鱼为生。后来,欧洲人于1516年发现了这片土地,而葡萄牙人则在1680年开始定居于此。1726年,西班牙人接管该地并建立了蒙得维的亚(乌拉圭首都)。现在,该国已鲜有原住民了。

      乌拉圭人曾为抵抗阿根廷和巴西对其的接管而战。1828年相关条约的签订宣告了该国的独立,由此,乌拉圭也成为了巴西和阿根廷之间的缓冲地带。乌拉圭的第一部宪法建立于1830年。

      后来,乌拉圭的白党(“Blancos Party”)和红党(“Colorado Party”)之间爆发内战,战争一直持续到19世纪中期,最终,双方分别成为了该国的保守政党和自由政党,它们的名字来自于内战时期各自旗帜的颜色。

      19世纪后期,通往蒙得维的亚的铁路的引入使乌拉圭得到了较快发展,移民数量也大大增加,于是,该国人口在1900年时从独立时期的约70,000人激增至100万。

      其后,乌拉圭依旧受到内战的困扰,直到1905年红党当选执政党后,局势才最终稳定下来。美国经济大萧条时,乌拉圭也深受其害,不过,通过向欧洲国家和美国出售羊毛、肉类和其他畜产品,该国的经济终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朝鲜战争期间得到腾飞。然而,战争结束后,乌拉圭经济进入了萧条期,政治动荡也再次开始,直到20世纪后期,情况才有所好转。

      如今,新任的领导阶层为乌拉圭带来了经济增长和更多的就业机会。

四、人民与文化

      和邻国阿根廷类似,大部分乌拉圭人也是19世纪和20世纪时移民到此的西班牙人和意大利人的后裔。该国的大部分人口是罗马天主教徒,不过,在首都蒙得维的亚也有小型犹太教徒社区,这是南美洲最大的犹太教社区之一。

      相比多数其他国家,乌拉圭人普遍吃红肉。最盛大的节日是每年大斋节开始之前的嘉年华会(大斋节是罗马天主教节日,依据传统,该节期间需要戒荤)。主要节庆活动一般都在首都蒙得维的亚举行,届时,人们会身着彩服,进行击鼓游行庆祝,也会举办露天剧场。

      足球是乌拉圭人最喜爱的体育运动。在历次世界大赛中,乌拉圭也是夺得世界冠军最多的国家之一。此外,篮球、橄榄球和拳击运动也能吸引大批乌拉圭人。起源于阿根廷的探戈是乌拉圭最受欢迎的音乐和舞蹈。

五、政府与经济

      乌拉圭总统和副总统的任期是5年,且不得连任。所有年龄超过18周岁的公民都要参与投票。一直以来,红党和白党是乌拉圭最主要的两个政党,不过,2004年赢得大选的却是另一政党“广泛阵线”,自那时起,该党便一直当政。

      乌拉圭的主要产业是农业,全国农地的一大部分都用于进行畜牧生产。像旅游业之类的服务业同样也为该国人民相对较高的生活水平做出了巨大贡献。此外,主要集中在蒙得维的亚的银行业、金融服务业和制造业也是乌拉圭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概况

官方名称:乌拉圭东岸共和国

政体形式:立宪共和制

首都:蒙得维的亚

人口: 3,332,972

官方语言:西班牙语

货币:比索

面积:176,215平方千米(68,037平方英里)



本文内容及图片为《环球少年地理》官网原创或授权编译,未经正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或使用。